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 艺术理论 > 正文阅读资讯:谈谈让艺术的熏陶完善学生的人格

谈谈让艺术的熏陶完善学生的人格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提要:人文性是 时代 的呼唤, 社会 呼唤全人格的 教育 。21世纪是知识 经济 社会,将更重视人的 发展 。 现代 美术课程是人文性质的课程,美术教育教学应体现对学生的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并将教育教学活动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中发掘人文内涵。本文将结合自己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出发,谈谈对现代美术新教材中所体现的人文性的认识及在小学美术新教材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具体做法:
一、 认识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性质;
二、 了解美术教育中的人文体现;
三、 实施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培养;
四、 发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关键词: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人文性、健全人格、人文素养

 大家对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硫酸泼熊”事件肯定记忆犹新,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伤熊”事件已由事情的本身转向了对其教育的反思上。据刘海洋的母亲说,他从小不看电视,不出去玩,一天到晚看书、 学习 ,也没有看过多少人文书籍。还有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一名中学生不堪学习压力而残杀母亲的事件等等。这些事例深刻地反映出人文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多数学者认为在当前学校中,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落到操作层面上仍存在很多 问题 ,对学生的评价仍以语、数等所谓的“主课”为主,但却忽视了学生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发现学生的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 自然 的美、 艺术 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友情的体验等。
《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的第一节——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试图在理解“人文”的基础上,将结合自己多年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小学美术新教材中体现的人文性的认识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具体做法。
一、 认识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关于人文,人们平时谈的已经很多,但是不是他们都了解人文的内涵?是不是美术教师都很清楚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呢?美术课的教育教学又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美术课程的人文价值呢?我认为必须首先认识人文的内涵及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特性。
1、 我国古代对“人文”的定义
在我国古代,“人文”是《易》学名词,《易·贲象》中指出: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在 中国 传统文化中,“人文”与“天文”相对,这里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带有规范家庭、社会、国家各种人际关系的伦理概念。因此,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是以伦理道德的教育为核心的。
      2、西方古代对“人文”的解释
在欧洲,古罗马时期的 哲学 家西塞罗在其《论雄辩家》一书中首次把humanitans(人文精神)列为一个辩论者的基本训练项目,并认为“humanitans”是指一种能够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14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又提出了人文主义(humanism)的 理论 ,后来就成了文艺复兴时期“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注重人对于真与善的追求;重视人的价值。20世纪以后,伴随着自然 科学 和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人文”一词又专指与科学相对的文史哲等一系列非实证性的学科和事业,它主要是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的学问。
由此可见,尽管东西方的学者对“人文”的解释有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但其基本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即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 规律 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美术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小学美术新教材中的内容是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二、了解美术 教育 中的人文体现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改变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 学习 和训练的教育观念,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 时代 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不断 发展 其在美术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素养。我认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体现在它与审美活动紧密相联。学生在各种美术活动中培养起了 艺术 的鉴赏力、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修养,这正是 现代 社会 科学 技术高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文情感。
案例1:在《小小手》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欣赏了几组不同的手的想象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评述,大胆发表自己的感想,谈谈自己手形的特征,想想自己手形的变化。并请几位同学上台,沾湿小手在黑板上表达各种样子的手,比一比谁表达的手最有趣。按理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地感受手形变化,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美术知识技能的层面上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但我认为手是人体的主要部分之一,它不仅可以传情达意,更能完成许多创造性的学习、劳动和工作。正如儿歌中所唱的“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以此为切入点,我在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点评作品等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我们的小手不仅漂亮,而且可以神奇地创造出许多的社会财富。在一个更高层面的美术人文教育中使学生深深感到自己的双手多么重要,美丽的未来需要他们一双双的小手去创造、更新。同学们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我要用我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的美术作品。”;有的说:“我要用手形的想象画呼吁大家保护学校的环境,美化校园。”;有的说:“我要用我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为家乡的未来建设出一份力!”……面对小朋友们稚拙的作品和慷慨激昂的陈词,我深深地感觉到学生的人文情感,始终贯穿于整个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这不仅有利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观,更有助于在美术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形成学生的人文意识,发展其自身的品德修养。
2、 体现在它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美术活动中需要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需要直觉、顿悟和灵感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这正是人文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案例2:记得在《鸟语花香》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听一听这是什么鸟?看一看这是什么花?以此激发学生想象。此时,我趁“热”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潜能。“我们家乡有哪些花和鸟?”、“你看见过哪些独特的花和鸟?”、“你最想成为什么花,什么鸟?”、“如果你是花,你是鸟,你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从花和鸟的生活习性、色彩、特征等方面不断拓展、不断创新,产生了动手设计制作的欲望。此时,我发现有些学生似乎已胸有成竹,迫不及待地在创造自己的“花”和“鸟”;而有些同学则在座位上交头接耳、互相探讨设计制作的方案;更有甚者,茅塞顿开,灵感一触而蹴。在这些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花和鸟、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向望。在剪剪、贴贴、画画等独特的美术创作表现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戴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头饰,和着《春天在哪里》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欢声笑语,展现了学生心灵深处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这不正是体现在美术教育中人文学习最好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吗?
3、 体现在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各种信仰、理想、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这些正是人文精神的反映,通过美术学习,能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提高人文素养。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