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的人文艺术元素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这也必然导致其建筑风格的不同。人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历史的载体,不同时期的建筑反映不同时期的人文艺术特点。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是具有独特东方艺术魅力的一种视觉元素。对其建筑风格中人文艺术元素的探讨,应用,发扬,能很好的体现贵州建筑的特色,弘扬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和精神。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建筑 人文艺术 现代设计元素
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无论是民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传统特点。贵州省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分别是侗族、苗族、布依族、水族和瑶族建筑等。以下是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
(一)风雨桥,侗族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长廊式桥梁。是处于村头寨尾、连接溪河两岸的交通设施,可避风雨,故名风雨桥。因建造地名不同而各有专名。桥梁结构精密,坚固耐久。过去,在风雨桥上的亭阁里还设有神台祭坛,阁中有文臣武将的彩色塑像,四壁挂有彩绘帷帐。桥上备有长凳、泉水等物,供来往行人取用。风雨桥既是贵州侗族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结晶,也是侗族热心公益事业和互助精神的象征。著名的黎平南江河上的地坪风雨桥,包括上寨、下寨、甘龙3个自然寨。南江河从寨子之间蜿蜒流过,河上花桥将三个寨子连成一体,桥上建有长廊和三座鼓楼,均用小青瓦覆盖,可挡风蔽雨,故又称风雨桥。
桥上有一大两小的3座楼,俗称桥上鼓楼。高大的中楼建在河心石墩上,五重檐四角攒尖顶,上有葫芦宝顶,宝顶下有如意装饰,与鼓楼建筑形式相同,桥廊顶脊上彩塑双龙抢宝,鸾凤展翅,鸳鸯比翼等图形,楼檐翼角彩塑各种珍奇异兽,楼顶天花板彩绘龙凤鹤牛等纹样,廊宇内侧檐板,彩绘历史人物故事、侗族人民生活情景、山水、花草等;中楼四柱浮雕金龙绕柱,桥头门柱镌刻对联,其余柱子髹涂朱漆,各处雕塑、绘画、无不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二)鼓楼,侗族的一种融合宝塔与亭阁风格于一体的特有建筑物。可分为干栏式、楼阁式、密檐钟铃式、门阙式等构造。楼身全用杉木凿榫衔接,结构严谨。上部似塔,重檐斗拱,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少的5层,多可达11层;下部似亭,为一正方形厅堂,宽约二三丈见方,中砌大火塘,四周设座,可容二三百人集会。鼓楼全身均描龙雕凤、玲珑秀雅。在侗族人民擅长建筑,而且其建筑独具特色,侗族村村寨寨都有鼓楼耸立、花桥横跨,干栏式吊脚楼鳞次节比,构成侗寨特有风光,特别是鼓楼花桥建筑,无论多浩大的工程,整个建筑都不用一钉一铆,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国侗族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侗族工匠不愧为“神奇的建筑师”。榕江县晚寨的鼓楼、从江县增冲寨的鼓楼都是贵州侗区著名的鼓楼。其中增冲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吊脚楼,苗族民居的典型建筑。是一种纯木结构建筑,采用穿斗式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无论梁、柱、枋、板、椽、檩、榫,都是木材加工。屋面则盖小青瓦或杉皮。吊脚楼的造型为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可分内外两部分,内部柱、枋、梁、檩互为垂直相交,构成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垂直网络体系,奠定长方形结构的基础。由于这种型制的房屋在结构、通风、采光、日照、占地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而在广大苗族地区得以长期沿袭下来。
(四)石板房,以安顺一带为中心的布依族民居建筑。与特定的喀斯特地区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就地取材、用石料为主构筑房屋,以石为基,以石砌墙,以石板盖顶。石板房的堂屋及两侧间均有楼板,门有朝门、大门、小门、后门和耳门之分,除大小门为木枋、木框、木心外,其余常为石枋或木框、木心。窗多以石条为棱、石枋为框。石板房的正面讲究装饰,以线条和图案为主,每一图案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一.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的人文艺术元素
在贵州少数民族当中的建筑中,融合了大量的一些人文艺术元素,苗绣、蜡染、刺绣、银饰、面具、剪纸、原木艺术等,其中运用了我们以前学的平面构成当中的许多知识,如重复、渐变、对比、夸张等手法。
在建筑设计当中,也大量的运用了苗绣、蜡染、刺绣、银饰、面具、剪纸、原木艺术中的手法,如在鼓楼的图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了重复、渐变的手法。吊脚楼运用了虚实的手法,把底层架空,当然架空不仅是为了美观,祖先们首先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为防止野兽、蛇虫的袭击。在建筑立面雕塑当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对比的手法,也有很多写实的手法。在如侗族的门楼设计,作为迎宾送客之门。门楼的建造非常讲究,雕梁画栋,多姿多彩,从江银谭的广场双鱼图腾 ,岜沙木楼古朴厚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