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 艺术理论 > 正文阅读资讯: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湘西乾州古城苗族“报浓”文化考释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湘西乾州古城苗族“报浓”文化考释

[作者:胡婷婷[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俗皆用“报浓”,仪式中间鼓式有苗俗与汉俗之分。   清《乾州厅志·卷五风俗志》记载,“立春前二日,散花结彩扮‘故事’十二抬,鼓吹入经历署,曰演春。”,苗族演春活动开始后,“每逢霁晴,四乡苗民老幼男女不下数万人齐集拥看。”乾民往往“持春鼓,着纱帽、黄衣、花补,执春牛分赴城乡按户击歌,鼓吹宣阗。宽平处绕三周入城游街市,次进文武衙门,均赏以银牌花果。苗妇女入署击鼓,曰猴儿鼓。”,看来苗族重视的演春系列民俗活动中,“报浓”是及其重要的节庆仪式组成部分,厅志对“报浓”文化中苗妇击打“猴儿鼓”的细节亦有记载“沐面梳头,围腰绕背,一手击,一手演,摇摆跳跃,虽村俗,亦有节次。”   春鼓为汉俗中的腰鼓原型,民按户击歌后,进入苗族特有的猴儿鼓。猴儿鼓舞苗语称“报浓奶”。有单、双、三人和群体猴儿鼓舞。舞者化妆猴子,模拟动作如:猴儿爬树、摘包谷、摘桃、献桃、打秋千、试鼓、听鼓、戏鼓、抢鼓等,反映了猴子形态的敏捷,风趣的特有习性,从而体现了苗族青年的机智,灵巧和聪慧。流行在苗族聚居的乡村。凡打猴儿鼓技艺出众者,人皆称为“猴王”,婚俗中的“报浓”别称“卡浓”。   “卡浓”也称“夫妻花鼓舞”,俗称“拦门鼓”。这是苗族婚俗中独特的报浓文化体现,其具体形式为:婚夫妇春节回娘家,女方兄妹在家门口置一面大鼓拦门,夫妻进门时必须合跳一次花鼓舞,方可进屋,否则拒之门外。此种花鼓舞也有夫妻同时打鼓一端,互为陪衬,一正一反(即一左一右),幅度大而开朗,节奏徐缓而稳重。   此番考释的意义在于,还原乾州古城苗族“报浓”文化的真实面貌的同时,也弥合了乾州古城史料文化断层,为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提供了史料性的论述支撑;在强化了苗族“报浓”文化的象征意义的同时,也为其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扩宽了新思路,增添了以苗族“报浓”文化为标志的系列“创意点”。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文化创意视域,针对乾州古城苗族“报浓”文化进行考释,在为其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提供更多学术参考的同时,也对其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字素材佐证。(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蒋琦溥(清)张汉搓(清)林书勋(清)张先达(清)《光绪本乾州厅志》[M]湖南:岳麓出版社   [2]黄应培(清) 孙均铨(清) 黄元复(清).《道光本凤凰厅志》[M]湖南:岳麓出版社   [3]魏源(清).《圣武记》[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4]段汝霖(清)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