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中看敦煌舞蹈
了全面梳理与总结,也为后来的《丝路花雨》 、《敦煌彩塑》 、《千手观音》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高金荣老师 《敦煌舞教程》 是对历史上敦煌舞的提炼与归纳。
三、敦煌舞蹈的认同性、开放性
敦煌舞蹈的文化传播也要归功于中国舞蹈文化的民族性与开放性。民族性、开放性使敦煌舞一直保持着健康的传播态势和输入机制以及创作热情。这也是敦煌舞从壁画上走下来,得以继续发展的生命所在。敦煌舞自成一个体系,持续传播,给中外人民带来了审美影响。当代舞蹈家在挖掘敦煌的艺术内涵时,拨去了历史的尘埃,给静态的敦煌姿态造型赋予了人的思想与感情及流畅的节奏,将之呈现于舞台和制成教学观赏光盘以及电视传媒的推动,使敦煌舞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敦煌舞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简单的艺术符号了,它代表着一个先进的舞蹈文化形态而名扬天下。
同样,敦煌舞蹈的认同性也是在民族之间不断深化,在认同中改造、在改造中认同。敦煌舞蹈是新的舞蹈流派,具有独特风格类型和自己的舞蹈语汇,促进了中国古典舞蹈多元发展。敦煌舞蹈室中原舞蹈对西域舞蹈吸收、融化、发展、创新的结果。西域的于阗乐、 康国乐、 龟兹乐、 高丽乐、天竺乐等相继传入内地,内地的破阵乐传至印度,充分展现了古代西域和中原乐舞相互交流、 渗透的文化现象。舞蹈家戴爱莲的《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民族风格、优美的姿态和高雅的艺术情趣。它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的复合体,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绸舞是主要舞段,清新流畅、优雅典丽的风格,独特的敦煌舞姿,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观众。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创作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以我国盛唐为背景,以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通过翩翩飘扬的飞天造型、反弹琵琶等优美舞姿使得敦煌壁画从沉睡中苏醒。这些都使得敦煌舞蹈被世界人民所认同。
结语
今天以“敦煌”冠名的舞蹈, 其直接来源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大量古代舞蹈姿态, 它是当代舞蹈艺术家们根据对古代敦煌壁画舞姿的研究和受敦煌乐舞壁画的灵感启发“复活”和创作出来的一个新舞种。敦煌舞蹈是中国历史以及东方文化融合的产物,敦煌舞蹈的建立,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为中国舞蹈整体体系增加了一个舞蹈或者流派,而在于它将古代传入中原的西域舞蹈文化形象的再现给了今人。(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董锡玖编: 《敦煌舞蹈》 , 第58页,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