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剧的艺术特色
摘要:武侠剧作为中国特有的电视剧类型,最早产生于香港,自从其出现以来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本文以《神雕侠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香港和内地所拍摄的两个版本的对比分析,来研究武侠剧的类型特点和艺术审美。并从其外在艺术特点来分析武侠电视剧受到追捧的原因。
关键词:武侠剧;镜头;明星
电视剧类型的出现,一方面是由电视剧作者、播出者相互作用的客观结果,也是电视剧商业属性和其艺术属性的集中体现。对于电视剧的“类型”,基本可以认为是在一个国家区域内,一定时期内自然形成并且播出和收看都具有一定固定模式的系统。在电视类型剧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都有其较为鲜明的类型,作为中国特有的电视剧类型——武侠剧,不仅在语言、服饰、行为方面体现着民族特征。其对于我国的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民族传统都做出了深刻地诠释。
一、百看不厌——江湖世界里的打斗
武侠剧最初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香港,并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发展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武侠剧吸收了武侠派小说的精华,用视听语言的手段,给观众展现了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作为武侠小说创作中的集大成者——金庸,其创作的武侠小说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几乎所有作品都被搬上荧幕。一般而言,动作设计是动作电视剧的核心。通过对动作设计的赏析,可以对电视剧的整个视觉风格有整体的印象。
近年来,内地武侠剧的崛起让我们领略了武侠剧的魅力。在这个世界里,有行侠仗义的人,有武林功夫,也有江湖。在侠士们惊心动魄的冒险生涯中,观众体验到了关于人生浓缩的事实与意义,以及人的欲望、焦虑与痛苦。其当前的产业运作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模式,在每一部武侠剧中都能够看到江湖背景,儿女情长与英雄侠气。这些叙事元素得到了较多观众的认可。
在武侠电视剧中,最具模式化的就是其必须具有武打动作的出现,动作作为动作电视剧的核心,吸引观众眼球。改编自金庸的武侠小说的《神雕侠侣》被不止一次地拍摄成电视剧,在改编拍摄的众多版本中以1995年香港TVB电视台制作播出和2006年大陆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两个版本为观众熟知。但就同一部电视剧而言,其风格和手法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影片中,李莫愁为了抢《玉女心经》和小龙女的一场打斗戏,在香港和内地的两个版本中都有较为集中的表现。香港版本在一分零一秒的时间里面,用了40个镜头去表现他么女三人之间的打斗。而在内地版本里面,则是在3分15秒的时间内用了99个镜头去表现。在节奏方面,香港版本要比内地版本的略快一些。香港版本的40个镜头里面,有14个镜头的画面都出现了双方身体的接触。对于其中关键的动作着力点以及肢体的变化都用特写和慢镜头来强调。而内地版的99个镜头里只有9个镜头里有双方打斗时身体的接触,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动作表现的速率。而且和香港版本不同的是,其人物的打斗镜头有很多都是主要来靠升格镜头来表现。
在很长的时间里面,武侠电视剧的拍摄都在向着武侠电影学习,由于中华民族受儒道文化的深刻影响,因而内敛、柔和是最深层次的民族性格。这决定了中国的武打动作在拍摄时更加讲究飘逸、柔韧。
二、视觉的享受——空间设计与镜语风格
武侠影视作品从视觉上阐释江湖,首先就是从环境上面来描绘美。近年来,随着武侠剧的崛起与合拍片的增多,武侠剧在外景的选择上更加真实,具有美感。它们大都选择从内地的名山大川中取景,使拍摄的影片更富有诗意。在《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生活的古墓,以及终南山下练习武艺的世外桃源都从视觉上带来了极强的美感。
武侠电视剧在叙事策略上有自己独特的模式,武打动作与暴力美学,复仇模式与儿女情长都是这类电视剧比较注重表现的内容。影视剧中的武打动作如何的设计表现,怎样的镜头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更加能够被剧情所吸引,都是武侠电视剧创作过程中考虑的问题。香港版本中的外景戏基本上都是在摄影棚内搭景所拍摄而成的,所以在镜头方面几乎很难能够看到大全景的镜头,而是靠着摄影机的角度变化来丰富空间的层次感。但是内地版本的外景则都采用的是实景拍摄,所以在整个电视剧的画面中,基本用大全景来交代空间的整体。
在两个不同的版本中,小龙女和郝大通打斗的一场戏,是作为动作场景来重点表现的。但是却在空间设计和镜头风格方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香港版本在打斗双方没有交手时对话内容较多,使用的是单人镜头的拍摄,营造的是一种较为剑拔弩张的气氛,在打斗的过程中也很少使用双方同时出现的全景镜头,因而打斗双方的空间关系是不明确的。在打斗中,只有两位主要任务在交手,旁边的群众演员并不参加打斗,镜头语言主要是用长镜头的聚焦来表现人物的。
在《神雕侠侣》中,神功的场面也构成了暴力美学的一部分。它有时来自一本武功秘籍,有时来自世外高人的传授。在《神雕侠侣》中出现的玉女心经,就引得李莫愁三番五次的潜入古墓想要从小龙女的手中抢到秘籍。在争夺的这一系列打斗中,观众往往会欣赏这些绝世武功的技艺。而且人类在潜意识中还对拥有神奇武功有着极大的愿望。武侠剧在视觉上满足了人们对于神功的视觉解读,比武侠文学来的直观。
三、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与台词
台词作为电视声音的一部分,是被观众直接所感受的,在香港版本中,其台词较为通俗化,大众化。虽然有些台词在编写方面,体现出来的时代感要明显地强于其历史感,但是却紧扣叙事,将人物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在剧集开始时的这段对话:
黄:你可知江湖人怎样称呼老夫?
杨:老前辈乃是人所公知的桃花岛主。
黄:还有呢?
杨:你是东邪。
黄:不错,正是!杨兄弟,我听说你武功好,心肠热,但做事出奇的邪,你居然想娶你那位师傅为妻,是不是有这件事?
杨:不错,不瞒黄岛主,人人反对我这么做,但是我偏偏要娶我师父做妻子……
这段对话虽然出现在剧集的一开始部分,但是已经把杨过“西狂”的性格表现无遗。再加上演员的表演,既充分展示了他的“邪”,同时又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杨过的“狂”。杨过的形象通过这段对话不知不觉的进入了观众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