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剧的艺术特色
说到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剧中人物能够满足大众心理迅速、及时的需求。因为“电视剧人物是大众梦”。①所以电视剧需要明星的参与。侠的世界纵横恣肆,他们行侠仗义,仗剑走江湖,舍生取义,但是他们同样也有儿女情长,有对于生命和人性的追求。在武侠电视剧中的爱情,更加使得观众津津乐道。《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16年的生死相许,刻骨铭心的爱,很多观众都会为之动容。有人在爱里获得快乐和力量,有人因痴爱而遗憾终身。在武侠作品中,一般都是以男性的视角来进行叙事的,所以其中的女子大都是美女,她们不仅长得美,更有能够辅佐男主角的本领,小龙女就曾经是杨过的师父,其一身的武艺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她。在香港的版本中,启用古天乐和李若彤分别饰演杨过和小龙女。在内地版本中,则是启用黄晓明和刘亦菲来饰演这两个角色。对于演员的选取方面,很大程度上考虑了明星效应、但是两个版本在角色的形象设计上出现了很大的不同。在内地版本里,少年时期的杨过是由儿童演员来扮演,香港版本里,古天乐把杨过这个角色从少年演到了壮年。因此可以说,内地版本对于演员的形象要求是在追求年龄上的真实感。一般而言,观众的观赏趣味从一开始就包含着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的愿望。由于内地版本一开始杨过的扮演者是儿童,而这种儿童形象在收视率上会丢掉部分的影迷群体,也会导致黄晓明作为成年杨过出场和一直扮演小龙女的刘亦菲配戏是给观众的心理上产生心理间隙。因此,在演员形象的塑造方面,内地版对于“电视剧人物带给观众梦境”的功能运用远不及香港版本彻底。
在对于演员的设置方面,内地版本中的郭靖也在观众群体中引起争议。内地版的郭靖是由美籍华人演员王洛勇来担任表演,而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本身,在传播的过程中作为文本被观众们所接受。郭靖虽然并不是《神雕侠侣》中的主角,但是他的形象在广大观众的心中早已积淀。电视剧《神雕侠侣》很多数量上的观众群体同时也是金庸小说的忠实读者,所以对于郭靖这个人物大家并不陌生,其大侠的形象早已经定型。相对于香港版本而言,内地版本对于明星形象的塑造从演员的选择上来言要困难的多。香港版本虽然轻视历史背景,但实际上却营造了一种形式感。正是在这种形式感之中,观众获得了快乐和意义。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观众可以变成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成为的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侠”的真正所在被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所感悟。
四、虚幻江湖——满足做侠客的“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是对人自身内心的探索。电视剧能引起观众的观看欲望,也是因为其包含了符合观众内心深层次的东西。因此在动作电视剧里,就表现为“动作”这一形式趣味。虽然动作在电视剧中的表现形态各不相同,但我们欣赏动作时的心理都是颇为相似的。相比较于电影而言,电视剧主要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首先是电视剧更倾向于叙事,其次则是其观看的环境更为开放,观看在观看时,受到的外界干扰也就更大。和动作电影一样,观众在观看动作电视剧的时候,主要的兴趣是对于剧中人物动作的欣赏,尽管在表现动作时,不同的电视剧有着不同的风格,有的是残酷和血腥的,有的是浪漫诙谐的,但是它们所提供的刺激观众欣赏的镜头元素之间都有着一致性。
在中国,“动作”就像是一把引领我们欣赏此类电视剧的钥匙,动作电视机剧在一开始就受到了很大的争议。由于主导文化在其认知上奉行“可知论”、“反映论”,强调文艺作品“真实地反映生活”。在理性上要求电视剧应当将客观现实和符号现实结合在一起。但是实际上,电视剧上的动作并不能够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动作,无论其以何种形态在电视上面展示出来,都是“人造的”、“夸张的”、“变形的”,实则带有一定的“杂耍性”。
动作片是以人或机械的动作为主要形式与趣味来表达基本的道德观建议及大众心理的电影类型。②动作电视剧同样是以动作画面作为其核心元素,以动作为中心来安排剧情,塑造人物形象,组织视听语言。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类型电视剧,其武侠文学源远流长。在中国,武侠片是一种神话和一种视听表现手段结合的产物。张纪中曾经谈到“侠”时说过:“任何一个中国人心里的“侠”说到底都是不现实的,是在现实中难以寻觅的一种奇幻寄想。”③由于武侠剧比武侠小说本身更具有娱乐化大众化的特点,单纯靠武打难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必要的感情戏是一个制胜的法宝。观众正是通过这些虚幻的江湖,真实的爱情故事,将自己沉浸在梦的世界里面。因此,香港的武侠剧改编也是较为重视情感的处理的,他们会为男女主角设计更多的戏份来增加娱乐性和观赏性。所以在当今武侠剧翻拍的热潮中,80年代的香港武侠剧仍然具有着相当强大的魅力。(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筱强,《电视剧人物塑造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
[2]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张纪中:《行走江湖》,古昊轩出版社2005年版
[4]仲呈祥:《应该忠实于什么——略论长篇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中国电视,1990
注解:
①张筱强,《电视剧人物塑造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P56
②郝建:《影视类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P306
③张纪中:《行走江湖》,古昊轩出版社2005年版,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