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 艺术理论 > 正文阅读资讯:戏曲文学与表演艺术的关系

戏曲文学与表演艺术的关系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化。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主题是现代化(很大部分是西化),主流知识分子忙于启蒙救国,戏曲文学处于非主流、非知识分子化状态,民间化地方化。倒是四十年代延安开始了戏曲改革,但这是由于新的意识形态的需要,戏曲文学反而受到相当的重视,包括完备的新的文艺观、文艺思想的进入和推行。思想内容的根本性、决定性从此成为戏曲文学创作不证自明的规律。戏曲文学从此又回到了主导核心的位置。这里边又有一些合理性,比如中国传统的文艺理念即是“文以载道”,比如花部战胜雅部,表演艺术压倒戏曲文学之后,戏曲自身发展有一个自我协调的需要。

解放后,对戏曲文学的重视变成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行为。五十年代初的戏改,首先是“改戏”,主要是改剧本,改剧本的思想内容。田汉、夏衍在文艺界的重要会议上的报告文件中②,也是强调提高戏曲文学的水平。五六十年代戏曲文学创作在数量上创造了一个新的高峰,大量剧本却因为过于强烈的政治宣传色彩,有思想无艺术而匆匆过眼,当然也留下少数优秀的根据传统本或古代小说、传说改编的可以传世的剧本,比如《十五贯》、《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红楼梦》、《天仙配》、《连升三级》、《百岁挂帅》等等。这些剧本大多都能使本剧种特点尤其是表演艺术得到充分、丰富的发挥,并在舞台上久演不衰。《十五贯》甚至救活了一种剧种,尽管这一说法过于概括而显得夸张。而表演艺术方面,“改人”、“改制”,表演艺术家特别是名角大腕们地位急骤下降。表演艺术方面的总体上呈现创造不如继承,不如继承的多也不如继承的好,而流失的要比继承的多。

新时期以来,戏曲文学创作在数量上可以说达到了戏曲有史以来的最高点,出现了一批文学水平很高的戏曲文学作品,戏曲文学自身的发展,也取得许多前所未有的成果。各地都下了很大的功夫组织、培养剧作者队伍。同时持续地举办盛大的戏剧会演,设立各种等级、规模的评奖活动。应该说,新时期前几年戏曲是一时鼎盛、成为历史奇观的。但这一盛景前后最多维持十年时间,接下来便是时间更长的戏曲危机及其探讨。这个时期的特点,也是戏曲文学重于、高于表演艺术,一度创作提领着二度创作,但是二者的关系总的说并不是亲和的,而是出现了较大的隔膜和分离。当然也有《曹操与杨修》、《膏药章》、《董生与李氏》等等不多的一些结合完美的作品。

戏曲文学与表演艺术的隔膜和分离,是当前戏曲危机艺术内部最重要的问题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