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介绍临床上常用于静脉注射的强刺激性药物的种类,探讨一旦出现药物药液外渗的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当如何处理。对于已经发生药液外渗的患者,又应当如何进行观察并加强护理护理,以防一切不良后果的发生,也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关键词: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观察;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经常会需要给患者注射一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殊不知,这些药物如果不小心外渗到患者的周围组织而不及时予以处理或处理不当,就可能引起患者局部组织的坏死,甚至导致其出现功能障碍或截肢的严重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注射强刺激性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观察和护理,以防药液外渗,须知,及早发现外渗、及时妥善处理这一点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针对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的临床实践与观察谈一谈个人体会。 1 掌握临床上常见的强刺激性药物的种类 护士要对每位患者所用的药物做到心中有数。临床常见的强刺激性药物主要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等;高渗药物,如50%的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等;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抗肿瘤药,如丝裂霉素、更生霉素、阿霉素、长春新碱、氮芥等。 2 预防药液外渗的方法 2.1 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 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来说,要有计划地使用血管,在选择穿刺静脉时要按照由小到大、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的顺序逐渐使用,这样做可以使受损伤的静脉有充分的时间得以修复,这也是减少药物外渗的一个因素。 2.2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静脉注射药物外渗,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穿刺不当,针头脱出血管外所致。因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几率,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不必要的机械损伤,进而导致药物外渗。另外,穿刺成功后的妥善固定也至关重要,因而不容忽视。 2.3 做好宣教 告知患者和家属,要加强穿刺部位的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也要向患者说明其重要性。要避免随意活动穿刺肢体,防止针头脱出血管外,造成药物外渗。 2.4 正确掌握注射方法和注射速度,以及药物的剂量浓度 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刺激性药物对血管损伤程度的因素。 临床上在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尤其是抗肿瘤药物进行静脉穿刺后,要先注入10毫升的生理盐水,确定回血良好无误后,再接稀释过的刺激性药物。注射过程中,速度要缓慢,并且边注射边观察回血情况。注射后仍然要给予生理盐水冲注,至少要用20毫升的生理盐水冲洗静脉,降低局部药物的浓度,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在注射完毕拔针时,也要注意对血管的保护。应采用指腹按静脉走行方向,同时招压皮肤和血管穿刺点,并适当延长按压的时间。 3 药液外渗的处理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时,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该部位的注射。应积极争取在可逆期采取治疗,切勿存在侥幸等待的心理。首先,护理人员应抬高患者的患肢,并及时报告医生。其次,对不同药物的外渗,应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3.1 血管收缩药液外渗 可将5~10毫克酚妥拉明溶于2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局部浸润,或用100~200毫克乙酰胆碱局部浸润。 3.2 葡萄糖酸钙外渗 可用硫酸镁湿敷,如已出现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液,再用0.1%的雷佛奴尔湿敷。如已出现局部坏死的现象,可用高渗蛋白加抗生素湿敷。如无蛋白,可用新鲜鸡蛋加白糖1~2克,调匀,每日敷1~2次。 3.3 甘露醇外渗 可用硫酸镁湿敷或用酚妥拉明浸润注射。 3.4 抗肿瘤药物外渗 可用25毫克醋酸泼尼松加10毫0.25%的普鲁卡因升局部封闭。也可用穴位封闭,取穴:手背取中渚、外关、阳池、阳溪四个穴位;前臂内侧选内关、郗门、少海、曲泽四个穴位;足背选足三里、丘墟、悬钟三个穴位。抗肿瘤药物外渗,可局部注射拮抗剂,效果较好,如氮芥用硫代酸钠拮抗;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用维生素C解毒;长春新碱、阿霉素用碳酸氢钠解毒;榄香烯用维生素B12效果较好。另外,使用中药黄连、黄柏、如意金黄外敷,对刺激性药物外渗也有效力。 4 加强护理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对注射了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要特别加强护理,尤其要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注意患者的反应,仔细听患者的主诉。对于不能自诉感觉的患儿,反应迟钝的老年人以及昏迷,休克的患者来说,更应该严密观察其输液的情况。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相关知识,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以取得配合。尤其要向患者说明的是,输液部位有不适或疼痛,不要强行忍着,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妥善处理,防止发生严重的后果。 总之,对于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护理的关键是预防药物外渗。同时,护士对药物性质的掌握,技术熟练程度以及药物外渗的处理等方方面面,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一切不良后果的发生,才能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