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居里教授治疗慢性肾病中医湿证经验总结_治疗慢性肾病湿证-论文
四、病例举证
患者师某,男,50岁,2010年9月30日初诊。反复颜面及双下肢浮肿32年,加重1周。患者3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无恶心呕吐、心慌气短,休息后缓解不明显,在当地医院诊治,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经治疗(具体不详)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消失,此后时有上症再发,患者未予重视,亦未检测尿常规、肾功等。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发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恶心欲吐,口苦,遂在咸阳市中康医院做全面检查,血压160/80mmHg,肾功:BUN27.32umol/LCR1000umol/L,尿常规:蛋白2+,血常规:血红蛋白68g/L。泌尿系B超:双肾弥漫性损害,右肾大小约7.3×4.4×3.2cm,左肾大小约9.8×4.8×4.7cm,为求中西医治疗今来诊,时见:颜面及双下肢浮肿,贫血貌,恶心欲吐,口苦,胸闷痰多,全身发困无力,腰酸困,夜尿5-6次,纳呆,夜休差,大便不畅。舌红,苔薄黄而腻,脉弦。诊断: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衰竭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中医诊断:溺毒证属痰浊中阻,水湿内停。治以化痰祛浊,利水消肿,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具体药物为:黄连10g陈皮10g姜半夏12g土茯苓15g竹茹10g枳壳10g车前子15g菖蒲15丹参20g泽泻20g焦山楂15g鱼腥草15g水蛭10g金樱子15g芡实15g,七付,水煎服,日1剂。同时配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分早晚口服,日2次,右旋糖酐铁50mg日3次口服。
10月7日复诊:患者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基本消失,无口苦,胸闷气短,恶心明显改善,纳食好转,面色较前红润,夜尿4-5次,夜休可,大便调,日1次。查血压140/80mmHg,肾功:BUN26.66umol/LCR966umol/L,尿常规:蛋白2+,血常规:血红蛋白81g/L。肾功:上方去菖蒲加生大黄8g,七付。10月14日三诊:患者浮肿消失,纳食香,精神可,无乏困,大便调,日2次。查血压130/70mmHg,肾功:BUN27.5umol/LCR840umol/L,尿常规:蛋白2+,血常规:血红蛋白88g/L。上方加黄芪30g党参15g怀牛膝15g。10月21日四诊: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肾功:BUN33.85umol/LCR713umol/L,尿常规:蛋白1+,血常规:血红蛋白96g/L。上方去泽泻,车前子加地龙12g、红花10g、山药15g、熟地15g、砂仁8g。随后患者无明显不适,继续服上方,随访1年,患者无明显不适,血肌酐维持在630-700umol/L。 五、体会 目前慢性肾病致病因素众多,各种病因夹杂致病,然慢性肾病与湿的关系紧密相连,湿是发病之因,又是进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从除湿治疗慢性肾病正引起中医界的广泛重视,马居里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临床,潜心研究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通过不断总结与探索,结合西医病理诊断,认为各种肾病祛除湿邪很关键,湿邪得除,脾胃健运,诸症得以缓解或消失;马师认为湿邪重浊粘腻,易阻气血运行,经络受困,在湿邪治病中常配以活血化瘀之品(多用红花、桃仁、丹参、川芎、三七粉、焦山楂)兼虫类药物(多用地龙、水蛭、僵蚕、蝉蜕、土元)以通络,临床疗效显增。马师在临床祛湿方面也注重于健脾,湿能困脾,脾易生湿,泻补并用,重在于泻,灵活运用于各型,临床上疗效满意。 作者:耿翠翠、张宾陕西中医学院09级在读研究生 指导老师:马居里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通讯地址:陕西省咸阳市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 邮编:712000 联系电话:15991010626 1.医学科普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危害极大 发表时间:2010-10-10发表者:许树根(访问人次:12) 1.水湿内停型:此类药物临床多常用,味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作用趋向偏于下行,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等功效。常用药物有: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通草、玉米须等。肾主水液,司膀胱开合,各种原因致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引起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发为水肿均可选用此类药物。然马老师认为简单一个“湿”字,有湿热、寒湿、湿毒之分,据此有可选用qing 临床疗效显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