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各家学说》中加入医德教育的探索
【摘要】 在《中医各家学说》的教学中,利用历代名医生平中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医德的教育,论据充分,说服力强,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疗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育 医德 《中医各家学说》
在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思想的指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医生的工作关乎人的生命和健康,在医学类高校的教学中加强医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医疗人才,非常重要。在《中医各家学说》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在医家生平简介中贯穿了医德小专题,纵横结合,综合提炼了历代名医的道德闪光点,充分论证“小成靠智,大成靠德”,德才兼备正是历代名医成功的秘诀,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下面就列举我们进行的几个小专题,以飨同行。
1 淡泊名利,仁心济世
历代名医中,孙思邈的《大医习业》、《大医精诚》篇堪称为医德的精华,其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强调苍生大医首先要有一颗淡泊名利之心。如刘完素,其一直在民间行医,朝廷多次请其做官均不就。正是这份淡泊名利的济世仁心,才使其排除世事烦扰、安心于医学事业,成为了医学史上影响力非凡的大医。又如薛已,其曾升任院使,却在位高权重时辞官还乡,治病救人,著书立说。试想如其安坐于院使之位,沉醉于锦衣玉食,终日为杂事所累,还有我们后来的著名的《薛氏医案》吗?还有我们温补学派的先锋吗?在此,教师告诫学子们一定要静下心来,守得住寂寞,扎根于自己的专业,才能做出一番成绩来。
2 心怀恻隐,厚德爱人
儒家文化中的“仁民爱物”讲的是要厚德爱人,以大慈大悲之心去爱人、待人。儒家文化对中医的渗透是很深的,历代名医中从来就不乏“扶危济困”之士。对此体现得最充分的要算李杲与缪希雍了。李杲在济原作税务官时正值“大头天行”肆虐,众多医生束手无策,李杲心怀恻隐,苦寻应对之策,创制了著名的“普济消毒饮”,并在大获良效的情况下,令人将此方刻于木板上,立于路口,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是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