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前后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参数、分型和疗效、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利用我院Starpacs系统在每张X线片上精确测量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分析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和腕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62例中有50例(80.65%)经保守治疗后效果优良。其中AO分型A型保守治疗效果满意,B型经保守治疗效果较满意,优良率达75%,C型骨折中仍有约50%经保守治疗后达到可以接受的标准。在影像学上掌倾角5°以上,尺偏角18°以上,桡骨高6.5 mm以上,临床上可以获得优良的预后。结论: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像学测量可以为患者腕关节功能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临床标准。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固定 影像学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的17%[1],目前对桡骨远端骨折以保守治疗为主。本研究对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采取保守治疗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分析,测量并记录骨折保守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参数:桡骨高、掌倾角、尺偏角,随访监测患者腕关节功能情况,分析腕关节功能改变和桡骨远端影像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15~86岁,平均51岁。受伤原因:平地跌伤45例,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伤11例。左侧28例,右侧34例。按AO桡骨远端骨折分类:A型34例,B型20例,C型8例。损伤至接受治疗时间为1/2~28 h,平均3 h。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固定后拍摄X片,位置不佳者重新复位固定。1周后更换石膏,2周后更换石膏改功能位固定,5周后拆除石膏固定,开始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均在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和复位后第1、2、5周拍摄标准腕关节正侧位X片和健侧腕关节的对照片。利用我院Starpacs影像系统测量并记录所有X片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12周后评定腕关节功能。
1.3 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的疼痛、灵活性、畸形、肿胀、正中神经卡压、握力等指标进行评分,各项评分为0~2分,合计为0~12分。12~10分为优,9~7分为良,6~4分为较差,3分以下为差[2]。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
本组62例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评定,优为38例,良为12例,优良率为80.65%,较差8例,差为4例。AO分型和腕关节功能自觉症状之间的关系详见表1。腕关节功能自觉症状与愈合后影像学测量之间的关系详见表2。
本组病例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前后的腕关节影像学测量结果见表3。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在复位前后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复位后和复位后5周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
本组病例中有6例在石膏固定过程中发生再移位,占全部病例的9.78%,6例均伴有固定石膏松动。其中有5例是在复位后的1周内发生的,予以再次复位、石膏固定,占移位的83.33%,5例中4例为A型,1例为C型。另外1例移位发生在复位2周后,复位5周复查时发现骨折畸形愈合,该例为C型,腕关节功能自我评价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