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慢传输性便秘的外科治疗探讨
【摘要】 目的:分析特发性慢传输性便秘(ISTC)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手术治疗的56例ISTC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效果。结果:患者结肠传输均明显减慢,平均120 h,87.5%的患者伴有出口梗阻性便秘(OOC)。尽管50%的患者术后存在腹痛不适,35%的患者存在肛门坠胀,但93%的患者仍认为手术值得。术后肠梗阻16.1%,便秘复发率2.5%。结论:外科手术是ISTC综合保守治疗失败后的最后手段,为保证手术效果,术中应同时处理伴随的OOC。
【关键词】 慢传输性便秘 结肠切除术 并发症
特发性慢传输性便秘(Idiopathic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ISTC)病程长,症状顽固,表现为无便秘、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大部分最终需手术治疗[1]。尽管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是目前相对得到认可的一种选择,但创伤大,术后腹泻、便秘复发、粘连性肠梗阻依然困扰着外科医生。国内外学者对ISTC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发现了一些令人振奋的线索,但对临床治疗的指导还有漫长征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近15年来手术治疗的ISTC患者56例,旨在为今后的治疗策略提供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91年4月至2005年4月间手术治疗的56例ISTC患者,男5例,女51例,男女之比为1∶10.2,年龄26~81岁,中位年龄46岁。病程1~30年。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逐渐减少,无便意,每周排便少于2次。所有患者均有靠刺激性泻剂排便史,如常见的有大典、番泻叶、便塞停及酚酞等,部分有靠灌肠及手助排大便的历史。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便秘诊断的罗马Ⅱ标准。
1.2 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用不透X线标志物结肠传输试验检查证实56例ISTC患者结肠传输时间均明显延长。患者口服含20粒标志物的胶囊后,次日开始连续摄腹部平片,记录80%的标志物排出所需的时间。52例全结肠缓慢。结肠传输96~240 h,平均120 h。
排粪造影发现46例患者伴有1种或2种以上的出口梗阻性便秘(obstructed outliet constipation,OOC)。其中伴直肠脱垂(IRP)46例,盆底疝5例,直肠前突(RC)4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例。
1.3 手术方式: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7例行经腹全(次全)结肠切除术,15例行经腹腔镜(或手助)结肠次全切除术,4例行左半结肠或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