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医学类论文 > 临床医学 > 正文阅读资讯: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治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治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GIST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肿瘤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关。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肿块及肠梗阻等,部分在其他原因手术中发现。本组有2例是在妇科手术中发现的。恶性间质瘤的转移方式主要为局部浸润和血道转移,常见部位在肝、腹膜和肺,淋巴结转移罕见 [4] 。

   2.3 GISTs的诊断 GISTs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内镜是最常规的检查手段,但因GISTs中约60%的肿瘤位于黏膜层,10%位于肠壁,30%位于浆膜下,如取材表浅,则难以确诊。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即可显示肿瘤大小、形状和部位。BUS、CT和MRI均有助于了解肿瘤的来源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但无特异性。肿块细针穿刺不失为一种术前提高确诊率的手段,但检查者的技术水平、穿刺组织的多少均影响病理检查结果,同时也存在肿瘤播散的问题

    术后诊断主要依赖于免疫组化检查。因GISTs大多数有明确的表型,常规HE染色切片通常难以区别。因此,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表达何种形式取决于肿瘤的分化程度。

    GISTs可分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良恶性的判断主要依据Lewin等 [5] 的病理学标准:肿瘤的大小、核分裂像数目、肿瘤细胞密集程度、有无邻近器官的侵犯及远处转移、有无出血坏死或黏膜侵犯等。肯定恶性指标为:(1)病理证实有转移;(2)浸润邻近器官;(3)出现母细胞、软骨母细胞;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区域。潜在恶性指标包括:(1)大小:胃间质瘤>5.5cm,肠间质瘤>4cm;(2)核分裂数(MF):胃间质瘤>5/50HPF,肠间质瘤只要出现核分裂,就具有潜在恶性;(3)细胞密度大,生长活跃;(4)上皮样间质瘤中出现腺泡状结构或细胞球;(5)核异型性大;(6)肿瘤坏死明显;(7)非整倍体DNA含量高;(8)镜下可见对黏膜固有层或血管的浸润。仅具备1项潜在恶性指标为潜在恶性间质瘤,具备1项肯定恶性指标或2项以上潜在恶性指标为恶性间质瘤。
    
  2.4 GISTs的治疗及预后 对于GISTs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因其具有恶性和潜在恶性,治疗采取连同正常组织边缘的肿瘤切除术,手术的范围和类型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部位。一般不做术中冰冻切片,因冰冻结果只能确认GISTs,不能确认其良恶性。对确诊恶性的应采取根治性治疗,包括联合切除周围有浸润的脏器,对预后有益。由于淋巴结转移少见,一般不需淋巴结广泛清扫。未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