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关系
产主义从而较马克思更早地以“自我异化论”来论证共产主义。按照里格比的说法,1842—1844年恩格斯笔下所描述的是“现代社会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异化的令人沮丧的画面”,而在恩格斯看来,“为了实现人类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解放这一最终目标,就必然会经过异化的阶段”,因为他相信“进步是人类的本质”。因此,说马克思是在受到恩格斯批评后放弃了“自我异化论”,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当然,广松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分工”、“意识形态”等概念所作的考证,还是很有价值的,其结论也是不可轻率加以否定的。目前笔者正和同事鲁路副研究员利用MEGA2新发表的材料,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诸概念的情况进行深入的文献学考察,相信得出明确结论之后,就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广松观点的正误了。
注释:
①广松涉的观点最初发表在《思想》杂志1966年9月号上,早于卡弗。《思想》是日文杂志,因此卡弗在写《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关系》一书之前并不知晓广松涉的观点。为了行文的方便,笔者把对广松涉观点的介绍放在卡弗之后。
②本部分对广松涉观点的介绍摘引自彭曦译的《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附录二“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及补遗:关于所谓的“口述笔记说”,特此说明。
当然,广松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分工”、“意识形态”等概念所作的考证,还是很有价值的,其结论也是不可轻率加以否定的。目前笔者正和同事鲁路副研究员利用MEGA2新发表的材料,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诸概念的情况进行深入的文献学考察,相信得出明确结论之后,就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广松观点的正误了。
注释:
①广松涉的观点最初发表在《思想》杂志1966年9月号上,早于卡弗。《思想》是日文杂志,因此卡弗在写《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关系》一书之前并不知晓广松涉的观点。为了行文的方便,笔者把对广松涉观点的介绍放在卡弗之后。
②本部分对广松涉观点的介绍摘引自彭曦译的《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附录二“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形成”及补遗:关于所谓的“口述笔记说”,特此说明。
【参考文献】
[1]吴家华.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论析[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40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4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4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2版. 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30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27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G. S. Jones. Engels and the Genesis of Marxism[J]. New Left Review, No. 106, 1977.
Tags: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下一篇:新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