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与政党制度
与选民的关系就是利益代表关系,这是代议制民主的基础,“ 政党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作为一种代表手段,它们是代表人民表达要求的工具和机构。”〔9〕(P44)虽然政党有走向“兼容型”的趋势,〔10〕但是从政党的分类特征来 看,政党仍然是部分选民利 益和偏好的代表。即使是兼容性特别突出几乎看不出两党重大差别的美国两大政党,其选民 的偏好也是十分突出的。更何况随着社会多元分化,不同族群、阶层、宗教、社团等对自身 利益的诉求越来越高涨,政党作为选民的代表必须做出偏好选择,在走上执政地位之前必须 为赢得选民支持而坚持偏好突出的政策主张,在走上执政地位之后还必须兑现政策承诺,否 则在下次选举中就会失去选民的支持而失去执政地位。
由此看来,现代政党的特性、政党与选民的关系以及定期的选举制度等都决定了在当前 的竞争性政党制度下协商民主在国家层面并不能得到最有效的支持,完全平等的、开放的、 包容的、理性的和负责任的协商仍然缺乏形成的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协商民主理论 并不足以影响竞争性政党制度的发展。如何在竞争性政党制度中增大协商的分量倒是应该成 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方向。由此也可以说,协商民主还不足以取代竞争民主而成为独立的一种 民主模式,只能是对竞争民主的完善和补充。
三、协商民主与非竞争性政党制度
我国实行非竞争性政党制度,一般而言,非竞争性政党制度往往源于历史合法性,稳定 于宪政制度安排,巩固于政治合法性。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其它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建立了制度化 和规范化的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安排一方面是历史形成的,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当代中国 的现实国情。随着协商民主理论在我国引起的关注,许多学者提出了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发 展的方向的观点,但是在笔者看来,如果不搞清楚协商民主与中国政党制度的关系,就无法 确定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是不是新兴的协商民主问题。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利益的分 化越来越明显,不仅原来稳定的社会分层发生分化,而且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从利益 主体的多元化背景来看,我国具备了发展协商民主的某些条件。但是,从政党制度来看,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原则,党不仅通过统一战线形式对民主党派和各群众 团体进行政治
由此看来,现代政党的特性、政党与选民的关系以及定期的选举制度等都决定了在当前 的竞争性政党制度下协商民主在国家层面并不能得到最有效的支持,完全平等的、开放的、 包容的、理性的和负责任的协商仍然缺乏形成的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协商民主理论 并不足以影响竞争性政党制度的发展。如何在竞争性政党制度中增大协商的分量倒是应该成 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方向。由此也可以说,协商民主还不足以取代竞争民主而成为独立的一种 民主模式,只能是对竞争民主的完善和补充。
三、协商民主与非竞争性政党制度
我国实行非竞争性政党制度,一般而言,非竞争性政党制度往往源于历史合法性,稳定 于宪政制度安排,巩固于政治合法性。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其它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建立了制度化 和规范化的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安排一方面是历史形成的,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当代中国 的现实国情。随着协商民主理论在我国引起的关注,许多学者提出了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发 展的方向的观点,但是在笔者看来,如果不搞清楚协商民主与中国政党制度的关系,就无法 确定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是不是新兴的协商民主问题。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利益的分 化越来越明显,不仅原来稳定的社会分层发生分化,而且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从利益 主体的多元化背景来看,我国具备了发展协商民主的某些条件。但是,从政党制度来看,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原则,党不仅通过统一战线形式对民主党派和各群众 团体进行政治
Tags:
上一篇:“公选”与干部制度改革下一篇:湖北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