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城镇化的矛盾及对策
(二)城镇化中的城乡矛盾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利益冲突日益增加。城镇化能改善农村问题,给农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观念的革新。改革开放后,政府的重点在城市,农村经济得到的改变不多,很多农民为了生存只能去城市打工,一些农民想在城市获得和市民同样的权利,引起了城乡的一些利益冲突。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负担仍然很重,乡镇企业的规模仍需提高,“三农”问题需要紧迫解决,城乡差距需要缩小。
1.高速城镇化不断掠夺农村土地
中国城镇化故意掩盖了一些社会问题,加大了社会空间生产的风险。在城镇化的浪潮中,为了给工业化提供土地、资金和劳动力,资本和政治权力联合剥夺了农村资源,掠夺了农民。工业化必须要有充足土地,而城市空间的土地资源有限,所以只能利用城市边缘的农民土地。任何国家的城镇化都受到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制约,要实现城镇化就需要有完备的生产要素,如资金、劳动力和土地。从生产力进步的角度看,土地征租对空间生产和工业化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国城镇化也需要加快土地征租,政府也应积极推动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农村的土地征租仍存在一些问题,不仅过度侵占了农民土地,而且损害了农民空间权利。根本问题不是土地供需矛盾,而是资本和政治权力联合起来对农民利益进行掠夺。政府在空间生产过程中获取了一些不正当利益。一些农民失去土地,丧失了基本生存资源。农民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忽视了农民的现实利益和传统文化,让城镇化违背空间正义,任凭资本在空间生产中肆意妄为。在城市规划中忽视了地域文化特色和居民的实际需求,过分强调城市经济功能。“城镇化是对现代性空间化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战略性‘规划’的概括性比喻,而正是这一切才使得资本主义得以延续,得以成功地再生产其基本的生产关系。”[5]城市空间生产应当立足于社会空间系统结构及其中的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