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城市群发展演进新趋势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推进和城市群的新兴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目标战略,2015年5月25日我国进一步明确了“三纵五横”大通道实施规划,以促进和助推我国城市群发展和“一带一路”及自贸区国家战略得到更为紧密有效地实施。分析我国“一带一路”“三纵五横”及自贸区战略这三大国家时政焦点对我国城市群建设格局的影响,探讨三者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互利互促的辩证关系,指出三者对我国社会经济今后相当时期的发展及其走向将起着历史性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区域经济;资源管理;一带一路;三纵五横;自贸区;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流通网络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2-0111-05
中国的“城市群”概念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三纵五横大通道规划、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宏伟战略的落地实施,必将带来中国版图城市群建设格局发展演进的新趋势。为此,笔者就这三大国家战略给我国城市群建设发展带来的新态势、新作用、新影响进行分析。
一、“三纵五横”大通道规划体系对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影响
我国规划确定的“三纵五横”大通道,按照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思路,“三纵”指的是三条南北向流通大通道,即:东线沿海流通大通道;中线京港澳流通大通道;西线呼昆流通大通道。“五横”指的是五条东西向流通大通道,即:西北北部流通大通道;陇海兰新沿线流通大通道;长江沿线流通大通道;沪昆沿线流通大通道;珠江西江流通大通道(见图1)。“三纵五横”大通道的构建目的是加快构建全国骨干流通网络,努力提升流通节点城市功能,更好发挥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1]。
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访问中亚四国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同年10月,又在访问东盟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构想,并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13年12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2]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1] [3] [5] [6]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针对当前倍受关注的“一带一路”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4]。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5][6]。可见,“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国家推动的国际合作新平台战略,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见图2)。为此,我国要积极推进骨干通道建设,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形成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
三、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战略紧密对接的影响
自贸区是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点,我国设立的自贸区本质上是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要发挥其试验区、桥头堡和排头兵的积极作用。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四大自贸区在战略定位上各有侧重[7]。上海自贸区重在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以及推动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广东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促进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融合;天津自贸区承担着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任;福建自贸区是打造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四大自贸区都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是我国的经济重镇,且都有重要的港口,是连接“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和重要支点,四大自贸区的布局对“一带一路”国内核心区域和相关国家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和联动作用,都将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完善法治领域的制度保障等作为主要任务,都将涉及行政管理、贸易、金融等一系列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见图3)。
四、一带一路和三纵五横与自贸区三大发展战略对我国城市群演进格局的影响
中国既有的城市群如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基本上是对外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其行政干预的烙印较大。完全意义上的城市群应该是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人才流畅通无阻,没有什么这个城市与那个城市的差别。然而,既有的三个城市群无论如何也没能去掉地方主义的行政色彩,甚至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人才流是严格限制在一城一市之中的。一旦从一个城市向另一个城市流动时,无论哪一方面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行政方面的限制。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城市群的管理理念,仍然是城市的管理思维。这样的管理思维,显然不能很好地适应“一带一路”的战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