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尼勒克县摘掉贫困县帽子的思考
三是以多元化方式扶持实行扶贫脱困。主要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扶持和部门扶持。即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在推进扶贫工作中就业、住房、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贫困户安居房建设、庭院改造项目、贫困户种养殖培训班计划和雨露计划,确保实现一户一技、一户多技、一户输出一个劳动力。扶贫办做好扶贫对象的识别工作,有针对性制定项目扶持措施;民政局负责低保对象认定,配合扶贫办落实交叉对象的扶持政策。财政局根据贫困户辖区实际情况给予资金支持,加强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相关单位各尽其责,共同营造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良好的氛围。
四是以扶贫项目资金为支撑,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立足贫困群众发展条件,尊重贫困群众发展意愿,将项目扶贫与完善公共服务相结合、与富民主导产业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切实做到扶贫项目由乡村“点菜”、贫困群众“定制”,以整村推进、富民产业提升“双百”工程、“155111”增收致富等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全县扶贫攻坚工作。例如加哈乡,针对贫困户家庭的发展需要,给予扶贫牛托管、安居房补助、庭院经济奖励等财扶项目支持,2015年实施财扶项目12个,收益贫困家庭443户。
五是选准产业发展项目,因地制宜发挥乡域优势。将产业发展与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起来,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经济作物进行扶持发展。例如蜂场可以利用黑蜂养殖产业,扩大蜂产品产业链,实现增收;加哈乡可以培育壮大土鸡养殖,树上干杏的种植以及牛羊养殖产业的发展,依托产业增加贫困群体的收入。苏布台乡可以把旱田面粉、树上干杏、牛羊养殖、“柯赛绣”等生产加工产业做起来,完成旱田面粉、旱田馕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建立生产基地;积极打造民族手工艺品小微企业和培训中心,扩大创业就业孵化园订单规模,实现就地就业、人均增收。木斯乡、苏布台乡可以根据本乡情况推广核桃、黑枸杞、花卉种植,实现林果业增收。生态环境恶劣的乡村可以积极争取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项目;加大农牧民的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劳动达到均增收目的。
六是“支部推、政策引、干部送”开展扶贫新措施。村党支部、村集体在劳务输出中要发挥积极作用,把群众有效地组织起来,要做到贫困户家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参与到其中。实现大手拉小手、富手拉穷手、强手拉弱手、个别扶贫手拉手。例如苏布台乡完善“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套苏布台村新建养殖育肥合作社,年出栏4000头(只)牛羊,新建孕马尿基地一座,畜牧业力争实现人均增收520元。在苏布台乡套苏布台村,村党支部和“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组采取“服务+企业+流转+订单”劳务输出和深化牛羊流转模式,开展扶贫帮困、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
三、完善机制,切实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
一是坚持先易后难、就近就地的原则。由“大水漫灌”向“滴灌浸润”、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切实做到“四到人、五到户”。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创新探索,突破原有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束缚,积极探索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机制,鼓励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大力开展智力扶贫、政策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党建扶贫。
二是及时跟踪监测扶贫措施、实施效果,确保真正做到扶贫脱困。要建立精准扶贫的机制,做到扶持对象确认到户,分类脱贫规划到户,项目资金覆盖到户,定点帮扶承包到户,经济效益考核到户,做到“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绝不让贫困人口“被退出”、“被遗漏”。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四、压实责任,切实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
按照“两年脱贫、两年巩固、一年提升”,坚持县委领导、政府主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主体责任,县直部门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形成县有指挥部、乡有工作组、村有帮扶队、户有联络员和定部门、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限、定奖惩的“四有五定”脱贫攻坚机制。要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要敢于打破扶贫常规,打破既有的思维定势,打破惯有的方法手段。
在工作思路上坚持脱贫与巩固脱贫一起抓、基础设施建设与培育产业一起抓、增加收入与提升素质一起抓、就地扶贫与易地扶贫一起抓、近期扶贫与长远扶贫一起抓、政府引导与自力更生一起抓、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起抓、保护生态与开发资源一起抓。
在工作目标上着力建设盖好安居房、修好致富路、种好稳产田、抓好增收业、育好文化人、护好环境美、选好带头人“七个好扶贫工程”。重点在产业扶贫上下工夫,加快20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富民提升“双百工程”;在“企业+支部+农户”的扶贫模式上下工夫,加力推进“155111”脱贫致富工程。
在工作措施上,坚持认识要到位、感情要到位、人员要到位、责任要到位、措施要到位、资金要到位、协调要到位、督查要到位,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2017年实现尼勒克县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