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居住安排变迁的理论解释与政策内涵
件或环境的改变会触发老人对居住满意度的重新评估。图中的突发事件可能是影响老人居住安排变迁的推力或拉力,例如楼梯摔倒事件就是促使老人考虑搬到平房的推力,而房价的下降可能就是老人迁往理想居住环境的经济拉力。同时,包含个人(内在)和环境(外在)在内的背景因素也会影响老人的居住安排。相对于突发事件而言,背景因素比较稳定,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导致老人计划或考虑改变居住安排,却不必然带来居住安排的真正改变。此外,该模型还蕴含了四个方面的假设:首先,关于未来可能的居住安排变迁的“既有想法”可能比“突发想法”更早出现,并且该变迁决定有可能随时间改变;其次,对于居住满意度的评估是一直持续进行的,并存在多重居住安排变动的可能性;第三,居住安排的改变可能并非都是老人自愿的决定;最后,居住安排的每一次改变或维持不变背后都折射着重要的健康信息。
根据以上理论模型,本文将背景因素和突发事件作为主轴,并结合我国农村老人观念传统、经济资源匮乏和劳动力外流等具体特点对农村老人居住安排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背景因素观点认为,老人居住安排的改变可能是经由理性计算个人拥有的资源量(包括老人个人特征、健康状况、经济资源和家庭资源等),或依本身态度、价值或偏好等既有想法而定。而突发事件观点认为即使个人经过理性规划,但突发事件的发生使他们不得不修正原有的预期和计划,调整居住安排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影响。
(一)背景因素对农村老人居住安排的影响
背景因素是指那些预先使老人倾向维持或改变居住安排的个人特征或安排,包括人口特征(性别、教育程度和年龄等)、健康状况、经济资源和家庭资源。
1. 个人特征。老人个人特征对其居住安排的影响主要包括性别、教育程度、年龄和价值观念等几个方面。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大多患有慢性疾病而非致命疾病,因此,女性老人健康状况恶化引发照顾需求增加,促使女性老人比男性老人在生命周期晚期更可能改变其居住安排方式,即由与配偶同住变为与子女同住或住进养老院,以获取更为适当且足够的照顾。从年龄角度来看,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行动不便,子女为履行赡养年老父母的责任可能会与父母同住以提供及时的照顾,从而促使老人与子女同住比例提高。然而,在我国农村事实并非如此,大量农村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照料缺失问题日益加剧,大量农村空巢老人处于独居状态,照顾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招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