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政治类论文 > 社会主义 > 正文阅读资讯:农村老人居住安排变迁的理论解释与政策内涵

农村老人居住安排变迁的理论解释与政策内涵

[作者:宁满秀[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人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大大提高。此外,老人居住意愿和居住偏好会因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而异。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越注重个人隐私,越倾向于维持独立及自主性,偏好独居的居住方式。然而,对于具有浓厚儒家孝道文化价值观的我国农村老人来讲,“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他们大都倾向于在晚年与子女同住,而不选择住进养老机构。   2. 健康状况。从生理健康的角度看,当老人大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密集性的照顾以维持基本生活所需时,无论他多希望维持原有的居住形态,终究还是必须面对依赖别人(与他人同住)或住进养老机构的选择。因此,老人健康状况的严重恶化是其考虑改变居住安排(由独居变为与子女同住或搬入机构)的推力。除了生理健康状况以外,老人的心理健康对其照顾需求也有重要影响,进而改变其居住安排。老人认知功能出现障碍或精神状况恶化会导致其独立生活能力下降以及照料需求增加,为保证正常有序的日常生活和照顾需求,老人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居住形式,即由独居变为与成年子女同住或搬入养老院。尽管搬入养老机构可以获得密集型的照顾,但是,老人与子女同住不仅能得到生活上的支持和照顾,而且能获得情感上的慰藉,这既有利于老人的生理健康,又可以让老人的心理得到调适。需要进一步考虑的是,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下降或出现失能时,子女出于赡养责任和孝道观念会选择与老人同住以提供照料,但随着照顾负荷的加重,老人不愿增加家人照顾负荷以避免家庭摩擦而自行决定住进养老机构,使用机构式健康照顾服务。事实上,老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衰弱或恶化不仅是老人改变居住安排的推力,也是促使其家庭成员转变居住模式和照顾方式的重要因素。   3. 经济资源。从老人的角度而言,经济资源对其居住安排的影响机制是:充足的经济资源给老人居住安排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而经济资源的缺乏则使老人无法自主地选择居住方式。在我国,与其他老人相比,从事农业劳动的老人经济资源比较贫乏,主要体现在:独立经济收入较低甚至无独立经济收入、无独立住房和个人积蓄匮乏等,他们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选择自己偏好的居住模式,而只能被动地维持现有的居住安排或接受成年子女的照料安排。这就意味着老人拥有经济资源的多少决定了其选择居住安排的能力。   从子女的角度来看,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赡养方式的选择是在既定的家庭预算约束、时间约束以及家庭成员异质性偏好条件下行为主体各方共同决定的结果。照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