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亏空、延迟退休与改革阻力
摘 要 从投票理论角度构建了一个策略甄别机制,对个体偏好分化影响延迟退休的作用机制作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延迟退休作为缓解养老金亏空的应急性策略,参保者对其态度同实际年龄与法定退休年龄的距离有关。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离休者会支持,离法定退休年龄很近的在岗者会反对,而离法定退休年龄很远的新增参保者,则受人力资本影响,大体是高劳动技能者支持,低劳动技能者反对。离休者和在岗者出现分化,是因为养老负担和养老金收益存在个体差异。而在岗者内部出现分化,则是因为对延迟退休的负面感知以及同工龄相关的工资增长率、社会地位和工作成就感存在个体差异。分析表明,延迟退休的改革阻力主要来自离退休年龄很近的在岗参保者和人力资本较少的低劳动技能者。政府在说服这部分参保者的同时,还应重视对低劳动技能者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夯实支撑延迟退休的人口素养。
[关键词]养老保险;养老金亏空;延迟退休;个体偏好
一、引 言
2016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了1.5亿(占到总人口的10.8%),并以每年数百万的速度快速增长。①与此同时,养老金亏空与日俱增,2014年就超过了3.5万亿②。面对如此窘迫的财政困局,中国现有法定退休年龄却定得太低,男性为60岁,女性为50岁,③同欧美65~67岁的退休年龄相比,显然属于低龄退休行为。曾益等(2013)[1]的研究表明,延迟退休能减轻养老金亏空压力,参保者每晚退休一年可减少养老金缺口200亿④。然而,超9成的受访民众却持反对立场,⑤延迟退休的阻力不容小觑。
人社部的调查显示,面对延迟退休,不同阶层的心态各有不同。⑥处于社会底层、占人口多数的体力劳动者以及经过职业培训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大都会反对。而工作欲望强且事业高峰期滞后的基础理论研究者以及掌握大量公共资源的公职人员则倾向于支持。⑦
参保者之所以具有不同的个体偏好,是因为缴费义务和养老权益存在较大的差异(Forteza,2002;Casamatta et al.,2005)[2-3]。如果在延迟退休没有增加缴费负担的前提下,让退休后的养老金变得更有保障,那么参保者便会支持,反之就会抵制。所以,只有从缴费负担和养老金收益的相对变动出发,制定符合大多数参保者利益诉求的改革方案(Browning,1975;Marquardt et al.,1997)[4-5],才能提高延迟退休的可行性。
延迟退休对缴费负担和养老金收益的影响具有年龄结构层次性(Lacomba et al.,2007)[6],给离法定退休年龄很近的在岗者带来的是净损失,给超过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