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亏空、延迟退休与改革阻力
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机制中,只有获得占人口多数的低技能者和即将离休者的支持,延迟退休才能顺利推行。要想得到他们的支持,就得改变这部分参保者在缴费负担和养老金收益上的不利境况(彭浩然等,2012)[7]。而这又和人力资本的多寡息息相关,重视对低劳动技能者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其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效率和物质回报率,有利于延迟退休改革的顺利推进。
本文构建了一个甄别最优延迟退休策略的筛选机制,用于分析延迟退休的个体偏好和改革阻力。本研究将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论证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分析延迟退休偏好的个体差异及其成因,三是分析延迟退休的阻力和应对策略。
本文后续结构安排为,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第三部分为养老金亏空、个体行为与决策环境,第四部分为个体偏好的作用机制和最优策略选择,第五部分為个体偏好的表达与因素分解,第六部分为改革阻力与策略分析,第七部分为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际标准认为,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7%,就意味着进入了老龄化社会。⑧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了13%,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了8%,⑨这表明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与此同时,养老金亏空额从2007年的1.09万亿快速增至2014年的3.5万亿,⑩ 7年间翻了三番多。虽然政府从1997年起,就一直在探索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特别是2005年之后的统账结合制实践,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养老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但受个人账户空转和转轨负担的影响,养老金亏空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彭浩然等,2012)。
近年来,主张通过调整退休年龄来应对养老金支付危机的学者越来越多,他们分别从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方案选择上作了相关研究。
刘欣等(2011)[8]认为,中国正处于从改革前的均等化社会向阶层分化社会的转型期,危及劳工退休保障的养老金亏空极易给矛盾多发期的中国带来新的冲击。养老金亏空的产生是隐性债务显性化、人口老龄化、退休年龄偏低以及提前退休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程永宏,2005;徐晓华,2012)[9-10]。为从根源上解决养老财政不平稳的问题,尽早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