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亏空、延迟退休与改革阻力
参保者之所以会形成不同的个体偏好,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对养老税负存在不同的负面感知。只有当在岗参保者对额外税负感受比较强烈时,才会流露出抵触情绪。而负面感知的强度又同实际年龄与法定退休年龄的距离有关。离法定退休年龄越近的在岗参保者,其负面感知会越强,反之则会越弱。所以,离法定退休年龄很近的在岗参保者对延迟退休的抵触情绪,要大于离法定退休年龄很远的新增劳动力。
此外,与工龄相关的工资增长率、社会地位和工作成就感也是影响延迟退休偏好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又同参保者所处的技术层次和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息息相关。总体而言,人力资本较多的高劳动技能者在职业生涯中具有天然竞争优势,其工资增长率、社会地位和工作成就感,会随工龄的增长而提高,从而在退休后继续工作的意愿更为强烈。而人力资本缺乏的低劳动技能者受年龄老化和人力资本折旧的影响,其工资增长率、社会地位和工作成就感,会随工龄的增长而下降,从而按期退休甚至提前退休的意愿更为强烈。
可见,延迟退休的阻力主要来自在岗参保者中离法定退休年龄很近的个体和人力资本较少的低劳动技能者,政府应该集中精力说服他们。然而,影响个体负面感知、工资增长率、社会地位和工作成就感的人力资本和职业技能,更应当给予重视。
政府要想让抵触者实现“从反对走向支持”以及“从被迫支持到自愿支持”的伟大转变,就得下大力气从宏观层面进行制度变革和从微观层面加大经济投入:
首先,宏观层面,应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只有就业环境和就业待遇跟上去了,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才会在退休后自愿留下来继续从事原有的工作。所以,一方面,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促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扶持技术创新,不断为专业技术人才拓宽就业领域和就业渠道。
其次,微观层面,应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高度重视对低劳动技能者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为延迟退休政策的顺利实施夯实支撑经济效率的人口素养。
当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加快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及其方案的探索极其紧迫而重要,一方面可应对与日俱增的养老支付缺口压力,另一方面又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