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政治类论文 > 社会主义 > 正文阅读资讯:扎实推进治污降霾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扎实推进治污降霾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作者:梁玺平等[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4. 支持政策滞后。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陕西省也发布了《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但是,相关的支持政策措施尚未出台,导致地市政府治污降霾工作着力点不明。 
  5. 区域间没有形成合作机制。治污降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区域间的配合与合作。就关中地区和陇海兰新经济带各市而言,还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没有形成群防群治、资源共享合作机制。 
  三、国外治污降霾经验 
  从全球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来看,灰霾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如英国、美国、德国、丹麦等如今空气质量良好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也都出现过灰霾现象。这些国家在治理灰霾过程中的许多措施卓有成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 加强依法治理。英国工业革命后,伦敦地区烟囱密布,每年四分之一的日子大雾笼罩,被称为“雾都”。1952年12月的烟雾事件,导致两个月内12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促使英国政府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首部《清洁空气法》;20世纪中期,美国洛杉矶一带大气臭氧浓度很高,光化学烟雾问题突出,在1952年和1955年两次在短短数日内酿成几百位老人死亡的惨剧,促使美国政府在1955年通过了《空气污染控制法》,1990年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20世纪70年代,德国环境污染持续恶化,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德国政府先后出台了《联邦污染防治法》(1974年)、《关于远距离跨境空气污染的日内瓦条约》(1979年)和《哥德堡协议》(1999年)等新法规。 
  2. 以节能促减排。40多年前,穿过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曾饱受污染之害。德国通过以节能促减排的100个“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使包括莱茵河流域在内的多数地区面目一新。德国联邦政府在该计划中呼吁民众节能减排,并积极促进能源转型,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发展绿色交通。上世纪末,汽车尾气污染成为发达国家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英国政府先后采取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治理措施,同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自行车交通也被政府作为支柱,英国的高官们则以身作则,控制公务用车;受英国影响,欧洲的荷兰、丹麦等国也都以自行车取代汽车出行,丹麦的哥本哈根城骑行上下班的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50%,被称为“骑出来的好天气”。 
  4. 重视城市绿化。英国伦敦人口稠密,人均绿化面积却达24平方米,城市外围还建有大型环形绿化带,绿化面积几乎是城市面积的3倍,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是一座“绿色花园城市”,曾经的大雾天气已从百年前的每年90天,减少到不足10天;日本在治理大气污染中充分发挥树木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按东京有关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要搞楼顶绿化,绿化面积必须占楼房面积的20%以上。东京的绿化只种树不种草,绿化不仅要面积,更看重绿化体积。这些都为日本城市跻身世界上污染程度最低的城市之列,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国外发达国家治霾经验可以看到:一是治污降霾与政府引导密不可分。治污降霾需要工业企业投入大笔资金,但仅能体现出社会效益而无经济效益,依靠行业、企业自律远远不够,需要政府从法律、法规、政策等各方面进行引导。二是治污降霾与节能降耗密不可分。研究表明,灰霾主要来源于煤、油的燃烧和基建扬尘,其中煤、油的燃烧又占主要部分。因此,节能降耗是治理灰霾的根本,要从源头上解决灰霾污染,必须从节煤、节电、节油等节能降耗工作做起。三是治污降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灰霾涉及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在治理上仅仅依靠几个部门、几个行业或几个领域远远不够,要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全体人民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四是治污降霾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治污降霾工作任重道远,不可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心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四、铜川治污降霾工作对策建议 
  雾霾污染天气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改善空气质量,必须做好打一场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铜川将以《行动计划》为总纲,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扎实推进治污降霾,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1. 集中整治突出环境问题。要把治污降霾这项民生大事办好,必须摸清底数,找准根源,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形成强有力的治污降霾新机制。(1)对污染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年内完成重点污染企业环保设施提升改造。划定高污染燃料控制区,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80%以上。今年拆除3家水泥企业,淘汰燃煤锅炉125台。(2)道路扬尘治理在精细化上持续给力,建筑工地安装扬尘视频监控系统,对已拆除的非煤矿山进行平整绿化。(3)加强机动车尾气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汽车1500辆,完成41个加油站和2个油库油气改造工作。四是建立部门联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严重污染应急预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必要时要采取停工、停产、停驶、限行等措施,努力把空气污染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1)转变发展方式。以资源型城市转型为统领,以创建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为抓手,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做好节能减排规定动作,多做有难度的自选动作。确定铜川产业准入目录,形成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产业发展导向,加快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的步子。在招商引资中提升门槛,严格准入,不能允许对环境有破坏和牺牲的粗放式低层次发展。大力实施工业企业“退城入区行动”。对列入搬迁计划的重污染企业限期搬迁,迁至与环境容量相适应的相关工业园区。将淘汰落后产能与排污权交易结合起来,对经营不善、无力提升治污水平的水泥、建材、电解铝等企业,通过回购排污权安置职工和“以奖代补”等措施引导其转型。把循环发展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模式,鼓励引导企业从设计、建设、生产等各个环节都按循环经济模式全面改造提升,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2)实施增绿扩水工程。构建城市新的绿肺,增强城市自身空气净化能力,扩大环境容量,改善空气质量。以漆水河、沮河、赵氏河等形成的城市生态组团为纽带,恢复城市湿地和生态基本流量。实施城市绿化、道路绿化、景区绿化、流域绿化、家园绿化五大工程。植树造林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50平方公里。提升城市绿化品位,加快建设总量适宜、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和景观系统,新增城市绿地60万平方米,以绿色发展助推整个城市系统转型。(3)开展专项立法。积极探索污染损害公益诉讼和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机制,排污者履行环保责任的保证或保障机制,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加注重用法律手段促进环境保护。(4)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职能的协调衔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3. 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开展重点污染源排查,做到摸清家底、搞清源头、有的放矢、分类治理。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绝不能迁就、不能手软,确保查处到位、整改落实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坚持抓反复、反复抓,防止前紧后松一阵风。把整治工作进展、任务目标、治理成效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形成倒逼机制,确保整治到位。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实行挂牌督办,对逾期不能完成整改任务的企业要予以停产或关闭。对防控工作不力且空气质量状况严重恶化的区县和园区实行环保区域限批。 
  4. 加大治污降霾的投入力度。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市、区县设立治污降霾专项资金,市级列支4000万元,对重点治污降霾示范项目给予支持。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加大对环境保护科技研发、推广应用的公共财政投入,用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投入所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增长比例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发挥价格、税收、补贴等激励和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让各类市场主体把治理雾霾变为自觉行动。制定重点行业能效、排污强度“领跑者”标准,对达标企业予以奖励。 
  5. 营造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保护环境需要大家共同面对,共同行动。应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制度,通过政府先行、企业主导、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公众既是灰霾环境的受害者,无形中又是制造者。公众只有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超薄塑料袋,捡起“菜篮子”,循环使用包装物,不随手扔垃圾,少开车,积极参与公益性活动,如垃圾分类、爱护公共卫生、植树造林等,努力创造出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新铜川。 
  6. 建立区域间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关中各城市、陇海兰新经济带各城市的联系,建立治污降霾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区域内环保、气象、能源、质检、卫生等部门的联动,做到污染源排放、空气质量监测、气象资料数据的共享。同时建立环境灾害预警机制,加强区域内突发性大气污染的集体应对能力,现实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区域性污染协同控制机制。 
  参考文献: 
  [1]郭大为.治污降霾推动转型发展[N].中 
  国环境报,2014-05-13. 
  [2]周宏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促进生态 
  良性循环——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J].环境保护, 2013,(6). 
  [3]王成文.在重点突破集中治理中不断 
  增强“治污降霾”工作的整体合力—— 
  关于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调研 
  思考[J].环境经济,2013,(9). 
  [4]段雯娟.全国雾霾肆虐引关注[J].地球, 
  2013,(2). 
  [5]大力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加快推 
  动城市转型升级[N].天府早报,2013- 
  03-30. 

Tags: